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办案费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

时间:2024-06-26 19:19: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3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办案费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办案费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接你省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律师事务所办案费收入征免营业税问题的请示》(穗地税发〔1995〕81号),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
、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凡价外费用,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据此,对律师事务所在办案过程中向委托人收取的一切费用,包括办案费等,无论其收费的名称如何,也不论财务会计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中计
算应纳税额。




1995年8月30日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模板第1号<季度报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公告[2008]36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模板第1号<季度报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36号


为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信息披露质量,推进基金信息披露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工作,我会制定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模板第1号<季度报告>》,现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在基金管理公司向我会报备基金季度报告XBRL实例文档中应用,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基金管理公司对外公开披露季度报告中应用,请各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银行遵照执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附件: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模板第1号《季度报告》

第一部分 非货币市场基金季度报告模板

XXXX证券投资基金XXXX年第X季度报告
(0002)
XXXX年XX月XX日
(1742)


基金管理人:(0186)
基金托管人:(0213)
报告送出日期:XXXX年XX月XX日 (0003)


§1 重要提示
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或除××董事外)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如个别董事对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议,基金管理人应声明,××董事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理由是:…,请投资者特别关注。)基金托管人__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_年_月_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本报告中财务资料未经审计。本报告期自_年_月_日起至_月_日止。
(0004)
§2 基金产品概况
基金简称 (0011)
交易代码 (0012)
基金运作方式 (0017)
基金合同生效日 (0018)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0019)
投资目标 (0035)
投资策略 (0041)
业绩比较基准 (0062)
风险收益特征 (0063)
基金管理人 (0186)
基金托管人 (0213)
基金保证人 (0264)
下属两级基金的基金简称 (0011) (0011)
下属两级基金的交易代码 (0012) (0012)
报告期末下属两级基金的份额总额 (0019) (0019)
下属两级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0063) (0063)
注 :(1752)
§3 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3.1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 :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年 月 日-年 月 日)(0496)
1.本期已实现收益 (0498)
2.本期利润 (0497)
3.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 (0500)
4.期末基金资产净值 (0505)
5.期末基金份额净值 (0506)
注 :(0515)
3.2 基金净值表现
3.2.1 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阶段 净值增长率①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0518) (0519) (0520) (0521) (0522) (0523) (0524)
注: (0525)
3.2.2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0527)(0529)(0532)
注 :(0533)
(0534)

3.3 其他指标
单位:
其他指标 报告期(年 月 日-年 月 日)(0496)
(0548) (0549)
1.
2.
3.
……
注:(0550)
§4 管理人报告
4.1 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小组)简介
姓名 职务 任本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限 证券从业年限 说明
任职日期 离任日期
(0556) (0558) (0559) (0560) (0561) (0562)

注:(0563)
4.2 管理人对报告期内本基金运作遵规守信情况的说明
(0579)
4.3 公平交易专项说明
4.3.1 公平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
(0570)
4.3.2 本投资组合与其他投资风格相似的投资组合之间的业绩比较
(0571)
(0572)(0573)(0574)(0575)(0576)(0577)
4.3.3 异常交易行为的专项说明
(0578)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0580)
§5 投资组合报告
5.1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序号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 权益投资 (1049) (1050)
其中:股票 (1051) (1052)
2 固定收益投资 (1061) (1062)
其中:债券 (1063) (1064)
资产支持证券 (1065) (1066)
3 金融衍生品投资 (1067) (1068)
4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0597) (1081)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82) (1083)
5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1086) (1087)
… (1043) (1046) (1047)
N-1 其他资产 (1088) (1089)
N 合计 (1090) (1091)
注:(1092)

5.2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代码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A 农、林、牧、渔业 (1100) (1101)
B 采掘业 (1103) (1104)
C 制造业 (1106) (1107)
C0 食品、饮料 (1109) (1110)
C1 纺织、服装、皮毛 (1112) (1113)
C2 木材、家具 (1115) (1116)
C3 造纸、印刷 (1118) (1119)
C4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 (1121) (1122)
C5 电子 (1124) (1125)
C6 金属、非金属 (1127) (1128)
C7 机械、设备、仪表 (1130) (1131)
C8 医药、生物制品 (1133) (1134)
C99 其他制造业 (1136) (1137)
D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39) (1140)
E 建筑业 (1142) (1143)
F 交通运输、仓储业 (1145) (1146)
G 信息技术业 (1148) (1149)
H 批发和零售贸易 (1151) (1152)
I 金融、保险业 (1154) (1155)
J 房地产业 (1157) (1158)
K 社会服务业 (1160) (1161)
L 传播与文化产业 (1163) (1164)
M 综合类 (1166) (1167)
合计 (1169) (1170)
注:(1171)

5.3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资明细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数量(股)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375) (1376) (1379) (1382) (1383) (1384)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1385)

积极投资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股票投资明细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数量(股)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397) (1398) (1399) (1400) (1403) (1404)
1
2
3
4
5
注:(1405)

指数投资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股票投资明细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数量(股)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387) (1388) (1389) (1390) (1393) (1394)
1
2
3
4
5
注:(1395)

5.4 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序号 债券品种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 国家债券 (1441) (1442)
2 央行票据 (1443) (1444)
3 金融债券 (1445) (1446)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 (1447) (1448)
4 企业债券 (1449) (1450)
5 企业短期融资券 (1451) (1452)
6 可转债 (1453) (1454)
(1435) (1436)… (1438) (1439)
N-1 其他 (1455) (1456)
N 合计 (1457) (1458)
注:(1461)

5.5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
序号 债券代码 债券名称 数量(张)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474) (1475) (1476) (1477) (1478) (1479)
1
2
3
4
5
注:(1480)

5.6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十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明细
序号 证券代码 证券名称 数量(份)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650) (1651) (1652) (1653) (1654) (1655)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1656)

5.7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五名权证投资明细
序号 权证代码 权证名称 数量(份)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579) (1580) (1581) (1582) (1583) (1584)
1
2
3
4
5
注:(1585)

5.8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5.8.1 声明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本期是否出现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的情形。如是,还应对相关证券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出说明。(1597)

5.8.2 声明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是否超出基金合同规定的备选股票库。如是,还应对相关股票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出说明。(1598)

5.8.3 其他资产构成
序号 名称 金额(元)
1 存出保证金 (0591)
2 应收证券清算款 (0598)
3 应收股利 (0600)
4 应收利息 (0599)
5 应收申购款 (0601)
6 其他应收款 (1603)
… (1600) (1601)
N-1 其他 (1605)
N 合计 (1606)
注:(1607)

5.8.4 报告期末持有的处于转股期的可转换债券明细
序号 债券代码 债券名称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609) (1610) (1611) (1614) (1615)
1
2
3

注:(1616)

5.8.5 报告期末前十名股票中存在流通受限情况的说明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流通受限部分的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流通受限情况说明
(1618) (1619) (1620) (1622) (1623) (1624)
1
2
3

注: (1625)

5.8.6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的其他文字描述部分 。
(1678)
§6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单位:份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 (1702或1701)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 (1703)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 (1704)
报告期期间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份额减少以“-”填列) (1705)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1702)
注: (1706)

§7 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封闭式基金情况
单位:份
报告期期初管理人持有的封闭式基金份额 (1708)
报告期期间买入总份额 (1709)
报告期期间卖出总份额 (1710)
报告期期末管理人持有的封闭式基金份额 (1708)
报告期期末持有的封闭式基金份额占基金总份额比例(%) (1711)
注: (1712)

§8 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其他重要信息
(1713)

§9 备查文件目录

9.1 备查文件目录
(1733)
9.2 存放地点
(1734)
9.3 查阅方式
(1735)

第二部分 货币市场基金季度报告模板


XXXX证券投资基金XXXX年第X季度报告
(0002)
XXXX年XX月XX日
(1742)



基金管理人:(0186)
基金托管人:(0213)
报告送出日期:XXXX年XX月XX日(0003)


§1 重要提示
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或除××董事外)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如个别董事对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议,基金管理人应声明,××董事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理由是:…,请投资者特别关注。)基金托管人__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_年_月_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本报告中财务资料未经审计。本报告期自_年_月_日起至_月_日止。
(0004)
§2 基金产品概况
基金简称 (0011)
交易代码 (0012)
基金运作方式 (0017)
基金合同生效日 (0018)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0019)
投资目标 (0035)
投资策略 (0041)
业绩比较基准 (0062)
风险收益特征 (0063)
基金管理人 (0186)
基金托管人 (0213)
下属两级基金的基金简称 (0011) (0011)
下属两级基金的交易代码 (0012) (0012)
报告期末下属两级基金的份额总额 (0019) (0019)
注:(1752)

§3 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3.1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 :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年 月 日-年 月 日)(0496)
1.本期已实现收益 (0498)
2.本期利润 (0497)
3.期末基金资产净值 (0505)
注 :(0515)

3.2 基金净值表现
3.2.1 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收益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阶段 净值收益率① 净值收益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0518) (1736) (1737) (0521) (0522) (1738) (1739)
注 :(0525)

3.2.2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收益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0527,0531,0532)
注 :(0533)
(0534)
§4 管理人报告

4.1 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小组)简介
姓名 职务 任本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限 证券从业年限 说明
任职日期 离任日期
(0556) (0558) (0559) (0560) (0561) (0562)

注:(0563)

4.2 报告期内本基金运作遵规守信情况说明
(0579)
4.3 公平交易专项说明
4.3.1 公平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
(0570)
4.3.2 本投资组合与其他投资风格相似的投资组合之间的业绩比较
(0571)
(0572)(0573)(0574)(0575)(0576)(0577)
4.3.3 异常交易行为的专项说明
(0578)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0580)
§5 投资组合报告
5.1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序号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 固定收益投资 (1061) (1062)
其中:债券 (1063) (1064)
资产支持证券 (1065) (1066)
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0597) (1081)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82) (1083)
3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1086) (1087)


(1043) (1044) (1045)
N-1 其他资产 (1088) (1089)
N 合计 (1090) (1091)
注:(1092)

5.2 报告期债券回购融资情况
序号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1 报告期内债券回购融资余额 - (1504) (1505)
其中:买断式回购融资 - (1506) (1507)
2 报告期末债券回购融资余额 (1508) (1509)
其中:买断式回购融资 (1510) (1511)
注 :(1512)

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20%的说明
序号 发生日期 融资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原因 调整期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
2
……
备注:(1519)
5.3 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
5.3.1 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基本情况
项目 天数
报告期末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 (1522)
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高值 (1523)
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低值 (1524)
注:(1525)
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超过180天情况说明
序号 发生日期 平均剩余期限 原因 调整期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
2
……
注:(1532)
5.3.2 报告期末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分布比例
序号 平均剩余期限 各期限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各期限负债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1 30天以内 (1539) (1540)
其中: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 (1541) (1542)
2 30天(含)—60天 (1543) (1544)
其中: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 (1545) (1546)
3 60天(含)—90天 (1547) (1548)
其中: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 (1549) (1550)
4 90天(含)—180天 (1551) (1552)
其中: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 (1553) (1554)
5 180天(含)—397天(含) (1555) (1556)
其中: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 (1557) (1558)
合计 (1559) (1560)
注:(1561)
5.4 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序号 债券品种 摊余成本(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 国家债券 (1441) (1442)
2 央行票据 (1443) (1444)
3 金融债券 (1445) (1446)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 (1447) (1448)
4 企业债券 (1449) (1450)
5 企业短期融资券 (1451) (1452)


(1435) (1436) (1438) (1439)
N-1 其他 (1455) (1456)
N 合计 (1457) (1458)
N+1 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券 (1459) (1460)
注:(1461)
5.5 报告期末按摊余成本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十名债券投资明细
序号 债券代码 债券名称 债券数量(张) 摊余成本(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491) (1492) (1493) (1494) (1495) (1496)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1497)
5.6 “影子定价”与“摊余成本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
项目 偏离情况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绝对值在0.25(含)-0.5%间的次数 (1564)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最高值 (1565)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最低值 (1566)
报告期内每个工作日偏离度的绝对值的简单平均值 (1567)
注:(1568)

5.7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十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明细
序号 证券代码 证券名称 数量(份)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650) (1651) (1652) (1653) (1654) (1655)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1656)

5.8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5.8.1 基金计价方法说明。(1587)

5.8.2若本报告期内货币市场基金持有剩余期限小于397天但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券,应声明本报告期内是否存在该类浮动利率债券的摊余成本超过当日基金资产净值的20%的情况。如果存在,还应按以下格式进行披露:(1588)

序号 发生日期 该类浮动债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原因 调整期
(1590) (1591) (1592) (1593) (1594)
1
2
……

5.8.3声明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本期是否出现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的情形。如是,还应对相关证券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出说明。(1597)

5.8.4 其他资产构成
序号 名称 金额(元)
1 存出保证金 (0591)
2 应收证券清算款 (0598)
3 应收利息 (0599)
4 应收申购款 (0601)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卫生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吴仪
二○○三年五月十二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 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 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以下简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一条 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 卫生部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布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情信息网络。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

第十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
(二)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评估;
(三)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
(五)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六)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七)对医疗机构外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八)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九)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咨询服务;
(十)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必要时,向集中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派驻人员,协助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十六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当地政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及时到达现场, 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二)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三)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第二十条 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拒绝配合的,请公安机关按照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处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和卫生部、民政部《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立即消毒、就地火化。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第二十二条 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以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控制措施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医疗救治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指定专门机构和车辆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
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分开隔离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负责收治可疑发热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乡(镇)卫生院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立发热病人隔离观察室, 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医疗救治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第二十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及时、如实报告疫情;
(二)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三)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四)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六)宣传疾病防治科学知识;
(七)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他防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用有效防护用品,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医务人员应当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遵守操作常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第二十八条 对流动人口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原则,及时送当地指定的专门收治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治疗。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为由拒收病人。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免费医疗,所发生救治费用由政府负担,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购进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和医用器械,必须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和办法进行,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
(二)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三)公共场所的消毒;
(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五)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 防护用品的质量;
(六)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领导、协调机构,组建预防控制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织和协调技术攻关。
卫生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农村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村地区控制疫情的能力和诊断、治疗水平。
第三十五条 卫生部根据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卫生资源,调集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指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防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其主要负责人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
(二)在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三)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察、指导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的。
第三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
(五)未按照规定履行监测职责的。
第三十八条 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
(二)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三)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
(四)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
(五)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