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颁发《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7:51:1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6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发《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的通知

1988年10月14日,劳动部

为了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质量,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我们制定了《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在贯彻执行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各地应先组建省级资格鉴定考核机构,该机构由5至7人组成,其中应有一定资历的监察员2人,其余均应是与考核要求相适应的教员和有较丰富检验经验的、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机构成员名单,应报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
二、各地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检验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发证。
三、对现有持证检验员,按以下办法过渡衔接:
(一)现有证书中规定了有效期的,该证书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但不得超过3年;
(二)现有证书中未规定有效期的,该证书自《规则》生效之日起,3年内有效,3年后停止使用,旧证作废;
(三)考核机构重新登记持有效旧证的检验员,并按《规则》陆续进行复核换证。复核不合格的检验员,应对不合格项目补课、补考。补考合格后,换发新证。
贯彻执行《规则》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质量,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的检验员(以下简称检验员)必须按本规则进行资格鉴定考核,并取得相应检验项目的检验员证。
第三条 检验员从事的检验项目分为:
G1额定蒸汽压力≤2.45MPa(25kgf/平方厘米)的蒸汽锅炉和额定供热量≥0.06MW
4
(5×10 kcal/h)的热水锅炉检验;
G2额定蒸汽压力>2.5MPa(25kgf/平方厘米)的蒸汽锅炉检验;
R1第一、二类压力容器检验;
Q气瓶(包括无缝气瓶、焊接气瓶、溶解乙炔气瓶等)检验;
R2第三类压力容器(包括汽车槽车、铁路槽车)检验。
取得G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可从事G1项的检验业务;取得R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可从事R1、Q项的检验业务。
第四条 检验员的基本要求为:
(一)具有与所承担检验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水平;
(二)熟悉并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
(三)能熟练使用常用检测工具、仪器;
(四)能发现和辨别缺陷,并能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条 检验员的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专业知识和检验技术,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二)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注意安全防护;
(三)在检验员证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相应项目的检验业务,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四)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注意保密。

第二章 申 报 条 件
第六条 申报G1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锅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锅炉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参加检验锅炉50台次以上或从事锅炉运行、修理等方面2年以上;
(二)具有锅炉专业中专学历或锅炉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并参加检验锅炉80台次以上或从事锅炉运行、修理等方面3年以上;
(三)具有理工科(非锅炉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锅炉检验班培训,并参加检验锅炉100台次以上或从事锅炉运行、修理等方面5年以上;
(四)具有高中学历,受过劳动部门锅炉检验班培训,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3年,并参加检验锅炉120台次以上。
第七条 申报G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锅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锅炉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2年,并有从事G2项检验的经历;
(二)具有锅炉专业中专学历或锅炉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4年,并有从事G2项检验的经历;
(三)具有理工科(非锅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锅炉检验班培训,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4年,并有从事G2项检验的经历。
第八条 申报R1、Q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化工机械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1年半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1年、检验工作1年以上;
(二)具有化工机械专业中专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2年,检验工作1年以上;
(三)具有理工科(非化工机械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压力容器检验班培训,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3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四)具有高中学历,受过劳动部门压力容器检验班培训,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4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第九条 申报R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化工机械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2年、检验工作1年以上;
(二)具有化工机械专业中专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4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三)具有理工科(非化工机械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压力容器检验班培训,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4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第三章 考 核 组 织
第十条 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申请考核的检验员进行资格鉴定和考核工作,考核机构由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组织。

第四章 考 核 程 序
第十一条 申请资格鉴定考核的检验员所在单位,应向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提交《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见附件一)和申报人的技术工作自传及学历证明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格式由劳动部统一制定。
第十二条 按本规则第三章组成的资格鉴定考核机构依据本规则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的要求对申报人进行资格鉴定和分项考核。
第十三条 经资格考核合格的检验员,其检验员证由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核签发。省级发证,应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检验员证由劳动部统一印制(见附件二)。
第十四条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定期统一公布取得检验员证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合格项目。
第十五条 已取得检验员证的检验员,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按本规则的要求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资格鉴定和考核。

第五章 考核内容、方法及评定
第十六条 检验员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分为基础知识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
(一)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占总分的20%):
1.力学知识(占总分的5%);
2.金属学及热处理(占总分的6%);
3.金属工艺(占总分的6%);
4.化学(占总分的3%)。
(二)专业知识考核内容(占总分的80%):
1.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大纲(占总分的15%);
2.有关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占总分的15%);
3.缺陷评定及处理措施(占总分的20%);
4.锅炉或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占总分的30%)。
(三)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时,应试者应检验一台与考核项目相应的锅炉或压力容器,要求做到:
1.正确选择检测规范;
2.正确选择检测项目、方法;
3.正确使用检测工具、仪器;
4.检测数据准确;
5.识别缺陷、判断损坏程度;
6.分析缺陷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7.准确填写检测报告;
8.提出改进产品质量和检验工作质量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七条 检验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项均采用百分制评分,两项考核的平均成绩达70分为合格,单项成绩不得低于60分。如上述两项平均成绩不合格,可在一年之内任选一个单项补考一次,补考后,与另一单项成绩平均达70分时,即为合格。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有权监督检查检验员的检验工作。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或“暂时收回检验员证”,情节恶劣的,应报请发证机关“吊销检验员证”:
(一)转让检验员证者;
(二)弄虚作假,降低合格标准者;
(三)严重漏检、误检等不能保证检验质量者;
(四)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违法乱纪造成严重责任事故者。
被吊销检验员证的人员一年以内不准参加资格考核。
第十九条 检验员调离检验岗位或离退休时,其检验员证作废,并交回发证机关。发证机关应及时向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
第二十条 检验员由原检验单位调入另一检验单位从事同项检验工作时,须向发证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定期公布检验员证吊销、作废名单。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由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一)
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
------------------------------------------------------------------------------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文化程度 |
|----------------------------|------------|------------|----------------|
| | | | |
|----------------------------------------------------------------------------
| 简 历
|----------------------------------------------------------------------------
| 年 月 | 在何单位做何工作 |
|----------------------------|--------------------------------------------|
| | |
| | |
|----------------------------|----------------------------------------------
|工作单位意见 |
|----------------------------|----------------------------------------------
|当地监察机构意见 |
|----------------------------|----------------------------------------------
|考核评语 |
|----------------------------|----------------------------------------------
|批准单位意见 |
|----------------------------------------------------------------------------
| 除本表外,本人另附一份技术工作自传
------------------------------------------------------------------------------
----------------------------------
专业 | 政治面目 |
------------|------------------|
| |
--------------------------------|
|
--------------------------------|
职务 |
--------------------------------|
|
|
--------------------------------|
|
--------------------------------|
|
--------------------------------|
年 月 日 |
--------------------------------|
年 月 日 |
--------------------------------|
|
----------------------------------
(附件二)
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证
封面
------------------------------------------------------------------------------
| 锅炉压力容器 |
| |
| 检 验 员 证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
| |
| 锅 炉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监 察 局 |
| |
------------------------------------------------------------------------------
(封一)
------------------------------------------------------------------------------
| |
| |
| -------------- ---------------- |
| | | | | |
| | 照 | 发证单位钢印 |证件编号: | |
| | | | | |
| | | ---------------- |
| | 片 | (压照片右侧) |
| -------------- |
| 发证劳动部门锅炉压 |
| 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
| 印 章 |
| 年 月 日 |
------------------------------------------------------------------------------
(第一页)
------------------------------------------------------------------------------
| |
| 姓 名:………………………………………出生年月:……………… |
| 性 别:………………文化程度:……………………………………… |
| 所学专业:…………………………………………………………………… |
| 工作单位:…………………………………………………………………… |
| |
------------------------------------------------------------------------------
(第二、三、四页)
------------------------------------------------------------------------------
| 考核合格项目 | 考核组组长签章 | 考核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二)
------------------------------------------------------------------------------
| |
| 注 意 事 项 |
| 1.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他人。 |
| 2.记载各项,不得私自涂改。 |
| 3.只能在合格项目范围内从事检验工作。 |
| |
------------------------------------------------------------------------------


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监督工作条例(试行)

广东省人大


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监督工作条例(试行)
广东省人大



(1989年3月9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9年3月16日公布 198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为保障我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大常委会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接受监督。
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人大常委会应将法律监督工作的情况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第三条 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的范围:
(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规定、决定和命令,同宪法、法律、法规抵触的;
(二)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的适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同宪法、法律、法规抵触的;
(三)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同宪法、法律、法规抵触的;
(四)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行使职权中的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行政、司法行为;
(五)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选举工作、人事任免中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行为;
(七)根据宪法、法律规定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应当由人大常委会进行法律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 人大常委会发现下一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可建议下一级人大常委会或者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监督。
第五条 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的形式:
(一)听取和审议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
(二)视察、检查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审查同宪法、法律、法规抵触的规范性文件;
(四)提出质询案;
(五)接受公民和组织的申诉、控告和检举;
(六)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七)发出法律监督书;
(八)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
第六条 人大常委会应当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
人大常委会审议前款所列报告,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决议。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对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不满意时,可责成有关机关作出补充报告。
第七条 人大常委会应定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视察或检查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情况。对视察或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行为,人大常委会有权责成有关机关查处,予以纠正。有关机关应将处理
结果报告本级人大常委会。
第八条 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规定、决定、命令,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作出的适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送本级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应当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人大常委会对前款列举的规范性文件,发现同宪法、法律、法规抵触的,可根据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于个别内容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责成制定机关自行纠正,并将处理结果报本级人大常委会;
(二)对于主要内容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予以撤销。
第九条 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省、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
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对质询案的答复不满意时,受质询的机关应进一步作出答复。
第十条 人大常委会对公民和组织(包括人大代表转交)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可区别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转交有关机关处理和答复;
(二)责成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处理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情况;
(三)组织调查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一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责成处理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认真研究和处理,并在三个月内报告处理情况。
第十二条 人大常委会对于重大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行为,可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有权调阅与调查问题有关的证据材料,询问有关人员。调查所涉及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情况。
调查结束,调查委员会应作出报告,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必要时,人大常委会可对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或者发出《法律监督书》。
第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对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向常务委
员会书面建议发出《法律监督书》。
经主任会议决定,进行调查核实后,报告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发出《法律监督书》。
接受《法律监督书》的机关和个人,应在《法律监督书》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情况报告本级人大常委会。
第十四条 本条例规定的受监督的机关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不执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
(二)拒不执行上级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
(三)拒绝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或答复质询;
(四)在行使职权中违反法律、法规;
(五)拒不执行《法律监督书》。
第十五条 人大常委会对有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应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给予批评教育或发出批评通报;
(二)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三)属于人大常委会任命职权范围的,可撤销其职务;
(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可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案;
(五)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条例自1989年6月1日起施行。



1989年3月16日

关于印发《关于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保监发〔2006〕26号

  

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现将《关于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二○○六年三月十七日

  

 

关于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9号),针对保险业的实际情况,现就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保险业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的一个重要机遇。按照中央部署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险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监管工作不断加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规范、秩序良好,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商业贿赂现象在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中介、资金运用等业务领域均不同程度有所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

  商业贿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扰乱保险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妨碍保险资源合理配置,损坏保险业形象;商业贿赂增加公司经营成本,造成资产流失,损害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商业贿赂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党员干部和保险员工队伍。商业贿赂危害严重,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极大阻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治理商业贿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维护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提高诚信水平、树立保险业良好形象的必要措施;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内容。各单位各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危害性,深刻理解开展专项治理的重要性,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

  二、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达到下述目标:保险业商业贿赂现象大为减少,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保险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经营理念进一步端正,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的观念明显增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保险行业维护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更加健全,业内自律明显增强,行业信誉进一步提高;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三、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指导原则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保会精神,坚持下列原则:

  (一)实事求是。要切实从保险业实际和特点出发,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二)依法治理。治理商业贿赂,要依据《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依据保监会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严格依法办事,做到依法检查,依法纠正,依法惩处。

  (三)积极稳妥。要服从服务大局,坚持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既要积极治理商业贿赂,又要保持企业正常经营。要注意把握政策界限,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界限,正确区分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要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渐进有序地把工作推向深入。

  (四)突出重点。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着力解决损害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切身利益、严重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损坏保险业形象的突出问题。各单位各部门都要以一、两个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务求抓出实效。

  (五)标本兼治。要运用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对商业贿赂进行综合治理。既要着力消除商业贿赂现象,又要注重根治产生商业贿赂的原因,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努力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深入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大力加强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

  四、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治理范围和重点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保险业实际情况,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中,要认真检查和纠正下列不正当交易行为:

  (一)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账外暗中直接、间接给予投保人或其工作人员回扣、财物或其他利益。

  (二)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账外暗中向保险中介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支付手续费、给予财物或其他利益。

  (三)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向合法保险中介以外的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支付手续费、账外暗中给予财物或其他利益。

  (四)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账外暗中收取手续费、佣金、财物或其他利益。

  (五)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账外暗中给予投保人、委托人、保险公司或其工作人员财物或其他利益。

  (六)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因收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利益,违规进行承保或理赔。

  (七)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定点、定损中,账外暗中收受利益相关人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利益。

  (八)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资金运用业务中,账外暗中收受利益相关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或账外暗中给予利益相关人财物或其他利益。

  (九)保险行业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业务招标、广告宣传、服务采购、研究资源采购、物资采购、资产处置、基本建设等过程中,非法收受、给予财物或其他利益。

  (十)国家法律法规和保险规章制度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交易行为。

  要重点治理保险业务中以手续费名义操作的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明确并细化本单位的治理范围,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要突出重点,增强专项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主要方式

  (一)自查自纠。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是经营者进行自我教育、纠正不正当经营观念和行为的一种有效措施,是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个重要手段。保险行业要从今年3月份开始,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查自纠,到11月底基本结束。

  各单位,尤其是保险企业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在摸清不正当交易行为底数、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自查自纠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自查要按照动员部署、对照检查、落实整改三个阶段进行。要检查经营思想是否有不正当交易是“潜规则、润滑剂”的错误观念,检查经营活动中是否有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破坏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检查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

  要严格进行自查自纠,坚持原则,严肃对待,不走过场。要实事求是,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等,予以区别对待。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的,可以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结合纠风工作予以解决。对自查自纠不力的单位,要加大督导力度。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要从严处理。

  各单位要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研究和提出整改措施。要落实整改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各保监局要对辖区保险企业进行督查,上级单位要加强对下级单位的督查。各单位要定期向保监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报告自查自纠情况,保监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抽查。

  (二)专项检查。保监会有关部门和各保监局要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开展工作。要明确检查重点,加大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对保险企业内控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要加强对车险、大型商业保险项目、银行代理保险、团体保险等领域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尤其是兼业代理机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其提高业务和财务的真实性;要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督促企业完善投资交易的监控措施。

  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要把不正当交易行为作为一个重点,深入进行检查。

  (三)查办案件。要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防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要认真对待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以及信访投诉反映的案件线索。要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保监会、保监局、保险机构纪检监察部门、行业协会等举报投诉网络的作用,动员干部职工反映和举报商业贿赂问题。要注意保护投诉举报人,对投诉举报商业贿赂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

  要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金额大、影响面广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做好协查工作。要严肃查处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商业活动中收受贿赂的行为。

  要准确适用法律和政策,坚持宽严相济。要敦促有商业贿赂问题的单位和人员向执纪执法部门主动交代。对主动交代问题并积极退赃的,酌情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治理商业贿赂既要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又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常抓不懈,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相结合,与端正经营理念、促进行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

  加强宣传教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业绩观,强化依法合规、公平竞争的经营理念,纠正错误认识,倡导诚实守信,反对弄虚作假。要积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开展宣传和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全行业的法规意识,筑牢抵制商业贿赂的思想防线。《中国保险报》等有关媒体要开辟治理商业贿赂专栏,专栏要坚持正面宣传的原则。保险行业协会要认真开展行风评议,积极倡导规范诚信,努力维护公平竞争。

  健全自律机制。保险企业要完善员工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严格遵循公平竞争规则。要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核算体系,减少中间环节,堵塞管理漏洞。

  加大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要健全有关规章制度,防止不正当交易。要抓紧制定保险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保险营销员管理、保险资金运用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规章,抓紧制定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银行代理保险管理、保险资金管理、保险资金托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抓紧完善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和兼业代理管理等方面的规章。要狠抓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章办事。

  深化改革。要深化保险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规范决策和执行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高管人员、基层单位的业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要加强保险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良性运转、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准入机制,丰富市场主体类型并大力培育成熟市场主体,规范发展中介市场,推进保险中介的专业化经营。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推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创新。要注重在动态监管、事前事中连续监管和促进企业增强控制风险的自觉性上下功夫。尤其要着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保险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

  六、有关要求

  治理保险业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各单位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真抓实干,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精神,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正确把握形势,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自觉性,务必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要明确负责同志和具体负责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定期听取汇报,指导工作,督促落实。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明确目标要求和工作步骤,确定治理重点,制定有效措施。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注意把握进程,及时排除困难,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强化责任,严格监督。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告重要情况和大案要案线索,不得瞒报漏报,更不能压报。要严格督导,严格巡查,上级单位要在下级单位确定若干联系点。保监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地区各单位自查自纠、案件查处和长效机制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

  (四)深入调研,加强协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专项治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监管机构各部门要经常沟通,加强协作,共同探讨有关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形成治理合力。保监会各有关部门、各保监局以及保险企业要加强与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配合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实效。